一个多月前,为了对抗“阿里苏”,京东与腾讯结成联合战线,其“电商+社交”的方式也获得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一度认为在今年的“双11”两大阵营将会爆发一场激烈的大战,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双11”天猫又火了一把,912亿也再次傲视全球,反观京东和腾讯,除了搞一些小优惠活动以外,并没有与天猫进行正面的对抗。近日据网店转让平台麦淘网了解到,之前一直被看好的微信引流,并没有给京东带来理想的结果,而第三方卖家利润贡献的不断提高,也让京东自营的地位岌岌可危。
毫无疑问,“社交+电商”这种合作在全球都没有发生过,京腾计划在中国第一次尝试打通。可以注意到的是,腾讯在微信上率先实现了新的广告形式,即朋友圈推广广告。在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看来,把好的商品用一种产品的角度去经营,呈现给用户,最终实现平台、用户、商家三方多赢。但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京东财报,2013年各季度活跃用户分别为1660万、1960万、2210万和2770万。而2014年度活跃用户数为4740万。而2013年度活跃用户数为Q4季度活跃用户数的1.71倍。
2014年各季度活跃用户户数分别为3340万、3810万、4610万和5470万。而2014年度活跃用户数为9660万为Q4季度活跃用户数的1.77倍。
2015年前三季度,“过往12个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05亿、1.18亿和1.32亿。
根据以上数据近似还原出东京各季度活跃用户数。从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到2013年Q4活跃用户数出现停滞,从2014年Q1与腾讯合作之后才重拾升势。但到2015年Q3环比增速不到12%,绝对数不过7330万户。
截至2015年三季度未,QQ、微信用户分别达到8.6亿和6.5亿,一个季度才给京东“增粉”770万,效果不算理想。
另外,京东一向以自营电商的良好商品品质与流物服务为卖点,但自营业务毛利润率低、交易规模增长受物流能力制约。为了维持GMV的快速增长,向“自营+开放平台”的混合模式转型是京东的必然选择。近几年,京东的策略可概括为:以自营业务保持“京东特色”,以平台业务扩张交易金额。2013年Q1,京东自营、第三方的GMV分别为180亿元人民币和60亿元;2015年Q3,自营、第三方GMV分别达到610亿元和500亿元。
以自营为招牌的京东,正在被第三方卖家撼动着自己的基石。第三方卖家业绩贡献超过50%后,京东还好意思打着自营电商的旗号吗?京东的股东可以容忍其连续8个季度不盈利,但如果亏损成为了一种常态,股东们还能镇定自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