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海淘蔚然成风,跨境电商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国内外涌现了大批的跨境电商平台,而且互联网与信用卡的有机结合,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看进行境内外、线上线下交易,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正蓬勃兴起。
银行信用卡支付业务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分羹着不断涌现,伴随着今年“双11”交易总额再创新高,支付宝和京东白条等赊购产品也创下透支额数据新高,直接分走了信用卡的支付蛋糕。更需要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信用卡业务主句进入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阶段,近几年来,信用卡欺诈类型或氧化、手段专业化、数量扩大化等一系列变化,增加了商业银行应对信用卡支付的风险防空压力。
信用卡跨境支付风生水起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速推进以及境外游的迅猛增长,收益水平高、竞争尚不充分的信用卡跨境支付开始风生水起,正成为商业银行竞逐的新“蓝海”,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步伐加快,为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而全球贸易一体化与消费升级驱动,又为跨境支付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第三方机构加速切分支付“蛋糕”
从国内来看,据了解,仅“双11”期间,蚂蚁“花呗”联合天猫推出近100万款免息分期商品,支持3、6、9期三档免息分期,总投入1000万元。而京东“白条”更是宣布投入4亿元,且支持24期免息分期。数据显示,“双11”开始半小时,“花呗”的交易额就达45亿元;“白条”在“双11”开始35分钟实现交易额1亿元,超过去年“双11”全天的交易额。
随着我国跨境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单纯的支付结算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实时货币转换清算、汇率风险规避、境外消费贷款、转运代理、退税清算,甚至出境签证、酒店预订、物流跟踪等平台化和增值化服务需求强烈,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需求不断向“深水区”挺进。
信用卡支付安全仍需重点关注
“近年来,信用卡欺诈风险由境外向境内传导转为境内外互相传导,由受理终端侧录信息转向利用黑客技术攻击数据库批量窃取信息,加之境内外交易支付手段创新的不断出现,信用卡支付风险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化、全球化、专业化、多元化等新的欺诈特征。”据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卡欺诈风险损失逐年上升,对欺诈风险防控技术和手段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越来越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