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的价格被炒的越来越高,无论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还是小本经营者来说,都不再友好。资金的短缺,人才的缺乏,都成为了阻碍实体店发展的最大困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店铺”的模式渐渐兴起,什么是“无店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开网店,在网店之风盛行下,网店转让平台也受到了不少关注,成为了快速致富的捷径。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上海今年前五个月的一组商业统计数据引人关注:“无店铺”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5.9%。相比起来,人们熟悉的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幅仅为个位数,分别为8.6%、6.8%和5.5%,而大卖场、百货店、标准超市的零售额更是出现下降,同比降幅分别达5.7%、3.1%和1.6%。
“无店铺”零售额大幅增长说明了什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星宝总结为“两个转变”:一是商业增长由传统模式为主向新业态、新模式引领转变,二是商业销售由传统“卖商品”为主向“卖服务”转变。第一个转变是指以“撮合交易”为主要功能的平台经济、以移动消费端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O2O模式等,正在迅速改变我国城市传统的商业零售方式。
以上海为例,今年前五个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规模在国内各城市中位居首位。其中,上海的电子商务前5个月则以5573亿元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9.9%,占据了全国约一成的份额。第二个转变是指近一两年来随着“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风起云涌,同样提高了一批并无实体店铺的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旅游、文化、健康、教育、家政等领域服务业O2O发展迅猛。今年前五个月,上海服务类网上消费同比增长51.9%,正在成为商业新的增长点。“无店铺”商业业态大行其道,是否意味着传统商业必将没落甚至衰亡?吴星宝认为,“无店铺”商业业态的确给传统商业带来竞争压力,但传统商业只要积极转型,依然有其生存空间。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提出,商圈应顺应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社交媒体购物等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步实现光纤宽带和无线网络全覆盖,优化商圈消费环境,实现由“传统商圈”向“智慧商圈”拓展。
如今,社区商业已占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这一商家必争之地,“无店铺”商业与传统商业正展开新一轮竞争与融合,进而推动社区商业向更加精细化、集成化、平台化方向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云网端一体化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网店中所销售的商品早已不限于实体商品,包括服务在内的“隐形商品”也开始渐渐出现,将来“无店铺”必然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网店转让平台也将对其发展起到双向的促进作用。